嘉義買房,嘉義市買房,嘉義縣買房

目前位置:
  1. 首頁
  2. 不動產知識

嘉義市買房,嘉義買房,嘉義縣買房.買一間有電梯的便宜中古屋二手房,嘉義房子買賣.有雙車位的中古房子出售,查詢嘉義房子價格實價登錄行情房價,嘉義房子買賣,嘉義2房3房推薦,請指定嘉義591房屋樂屋網站-www.嘉義縣市房屋.tw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第1頁24最後頁
共4459筆/共446頁
台積宅交易還火熱嗎 ? 竹北市量縮近7成最明顯2025/10/18發佈

中央喊加碼,地方卻在防弊。政府預計明年推出「自主都更」專案,由中央提供貸款擔保、協助社區自行改建,但地方坦言,問題其實卡在更前面——更新會走不下去。



新北市都市更新處副處長李擇仁指出,許多社區在成立更新會領到第一筆補助款後就停擺,成為「殭屍更新會」,既不開會也不推動。



「以前新北市成立更新會就能領30萬元,很多人領完就不動了,但依法也不能解散,只能持續輔導。」為防止資源浪費,新北市近年已調整補助結構,將第一階段款項從30萬元降至10萬元。


老屋自主更新緩慢,卡在第一階段不少更新會領到第一筆補助款後就停擺。

自主都更,推不動真正癥結



李擇仁分析,地方政府負責的是「第一階段」——更新會的成立與輔導;中央規劃的自主都更,屬於「第二階段」,即事業計畫核准後的資金融通。「問題是,第二階段必須建立在第一階段完成的前提上,但現在很多更新會成立後就停滯,根本走不到中央要接手的那一步。」



換言之,中央著眼於貸款與保證,地方卻卡在整合與推動,制度銜接失衡,成為自主都更推不動的真正癥結。



外界常誤以為地方想讓更新會退場,但李擇仁強調,真正用意是防弊非退場。「我們非常支持且鼓勵老屋更新,但是要讓資源留給真的有意願的社區。」



不具名人士表示,地方曾建議中央設立退場機制,讓長期不運作的更新會能依法解散、釋出資源,至今未採納。「有些人認為都更推動不易,應持續輔導而非解散,地方政府只能一直輔導、關心,卻無法讓案子動起來。」



實務亂象叢生,推動師也卡關



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劉獻文觀察,許多更新會之所以變成「殭屍案」,關鍵在於沒人願意扛責任、也沒人信任彼此。「地主怕被建商賺走,推動師怕被懷疑拿好處;大家都想要一坪換一坪、誰都不讓誰。」



他坦言,補助調降確實杜絕部分亂象,卻也讓推動意願更低。「以前30萬元的補助,推動師還有報酬;現在只剩10萬元,根本沒人願意來推動。」



李擇仁指出,若要讓自主都更真正落地,關鍵在於補上第一與第二階段的斷層。他認為,可以尋求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專業者協助卡關社區,比如各直轄市成立的住都中心或是民間建經公司協助讓更新會不再停在半途。「讓願意做事的人,有制度可以撐腰」。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殭屍更新會卡關 揭自主都更的真正癥結2025/10/18發佈

中央喊加碼,地方卻在防弊。政府預計明年推出「自主都更」專案,由中央提供貸款擔保、協助社區自行改建,但地方坦言,問題其實卡在更前面——更新會走不下去。



新北市都市更新處副處長李擇仁指出,許多社區在成立更新會領到第一筆補助款後就停擺,成為「殭屍更新會」,既不開會也不推動。



「以前新北市成立更新會就能領30萬元,很多人領完就不動了,但依法也不能解散,只能持續輔導。」為防止資源浪費,新北市近年已調整補助結構,將第一階段款項從30萬元降至10萬元。


老屋自主更新緩慢,卡在第一階段不少更新會領到第一筆補助款後就停擺。

自主都更,推不動真正癥結



李擇仁分析,地方政府負責的是「第一階段」——更新會的成立與輔導;中央規劃的自主都更,屬於「第二階段」,即事業計畫核准後的資金融通。「問題是,第二階段必須建立在第一階段完成的前提上,但現在很多更新會成立後就停滯,根本走不到中央要接手的那一步。」



換言之,中央著眼於貸款與保證,地方卻卡在整合與推動,制度銜接失衡,成為自主都更推不動的真正癥結。



外界常誤以為地方想讓更新會退場,但李擇仁強調,真正用意是防弊非退場。「我們非常支持且鼓勵老屋更新,但是要讓資源留給真的有意願的社區。」



不具名人士表示,地方曾建議中央設立退場機制,讓長期不運作的更新會能依法解散、釋出資源,至今未採納。「有些人認為都更推動不易,應持續輔導而非解散,地方政府只能一直輔導、關心,卻無法讓案子動起來。」



實務亂象叢生,推動師也卡關



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劉獻文觀察,許多更新會之所以變成「殭屍案」,關鍵在於沒人願意扛責任、也沒人信任彼此。「地主怕被建商賺走,推動師怕被懷疑拿好處;大家都想要一坪換一坪、誰都不讓誰。」



他坦言,補助調降確實杜絕部分亂象,卻也讓推動意願更低。「以前30萬元的補助,推動師還有報酬;現在只剩10萬元,根本沒人願意來推動。」



李擇仁指出,若要讓自主都更真正落地,關鍵在於補上第一與第二階段的斷層。他認為,可以尋求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專業者協助卡關社區,比如各直轄市成立的住都中心或是民間建經公司協助讓更新會不再停在半途。「讓願意做事的人,有制度可以撐腰」。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政策哺育的雙面刃:包租代管產業的崛起與挑戰2025/10/18發佈
房市示意圖

在房地產買賣市場持續低迷之際,一個由政策驅動的新興產業正快速崛起。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全國租賃住宅服務業從2018年租賃專法上路初期的17家,至2024年第二季已達1,947家,六年間成長超過百倍。這股包租代管熱潮在北台灣尤其顯著,北北桃三都合計就有947家,佔全台近半數,這個由政策資源培育的產業,正在重塑台灣租屋市場的生態體系。



政策驅動的產業擴張



賣厝阿明觀察指出,在房市交易量萎縮的環境下,包租代管業能夠逆勢成長,關鍵在於完整的政策支持體系。根據行政院核定的中央住宅基金,112年至117年間投入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計畫的經費達149億元,其中提供業者的營運補助,包租包管為42億元,代租代管為26億元,合計68億餘元。這種規模的政策投入,吸引了傳統房仲、裝修業者、管理顧問、多屋族及投資客紛紛加入市場。



產業領導者兆基管理顧問的發展歷程正是典型範例。從16年前僅有3人的小公司,如今員工規模達600人,全台設有18處服務據點,累計管理房源超過3萬戶,穩居市場領先地位。去年更獲得宏碁集團以3.37億元入股,展現產業的發展潛力。董事長李建成坦言:「我們已經好幾年不需要主動開發業務。」透過口碑行銷與公部門合作,包括台北捷運聯開宅代管、內政部推動的「旅館轉社宅」首案等,逐步建立產業標竿。



補助模式的隱憂與挑戰



賣厝阿明表示,這種由政府補助驅動的成長模式已出現結構性問題。這個產業幾乎完全依賴政府補助存在。一旦補助減少或中止,部分業者可能缺乏持續經營的誘因,導致市場面臨萎縮風險。



更值得關注的是政策執行成效的落差。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24年底,社會住宅包租代管有效契約數達8萬多戶,其中一般戶佔比57.2%,經濟或社會弱勢戶僅佔42.8%。這顯示政策資源多集中於一般戶,而非原本應該優先保障的弱勢族群,影響社會資源配置的公平性。



產業龍頭李建成甚至直言:「我們是最希望政策補助退場的業者。」他解釋,補貼政策實施後,參與業者快速增加,但服務品質參差不齊,租賃糾紛頻傳,讓專業經營者面臨更大挑戰。



社區管理的潛在衝擊



業者的營運模式也開始對社區管理產生影響。部分業者在追求營運效率下,可能傾向加快出租週轉率,相對忽略對租客品質的嚴格篩選。一旦引入配合度低的租客,特別是透過租期切割方式進行短租營運,由於承租人非所有權人,對社區規約的遵循度往往較低,容易導致社區管理困境。



雖然《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第17條明確鼓勵長租模式,但實務上包租代管業者仍可能透過「租期切割」等方式引入短期租客,對社區治理造成負面影響。如何有效規範業者行為,避免社區管理品質在追求利潤過程中被犧牲,成為政策與管理機制必須正視的課題。



產業轉型的創新路徑



面對這些挑戰,領先業者已開始推動轉型升級。兆基從2014年起推動「業務和管理分離」制度,業務人員專責媒合,簽約必須到服務據點完成,全程錄音錄影,出租期間的客服統一由總部處理。這種模式除了防範業務員可能的不當行為,也有助於服務品質的標準化。



產業整合也持續深化。宏碁集團策略長郭劍成說明投資兆基的考量:「兆基是唯一橫跨全國的業者,未來宏碁子公司如宏碁智新的淨水器、空氣清淨機,以及宏碁智通的停車管理系統,就能創造更多應用場景。」這種上下游整合的模式,為產業發展開啟新的可能性。



賣厝阿明建議,政府應透過獎勵機制引導業者進行水平整合,如與社福機構、長照單位、在地非營利組織等合作,促進資源共享、降低營運成本。同時鼓勵垂直整合發展,將住宅開發、興建、租賃、管理維護等環節納入整合服務體系,延伸服務價值鏈。



未來發展的關鍵契機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包租代管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會。兆基董事長李建成觀察,受託管理的房東平均年齡為65歲。「這些高資產族群年紀漸長,子女多在國外或工作繁忙,需要專業管理服務。」對照日本市場,出租房源有七成由專業機構管理,台灣目前比例僅約15%,顯示未來成長空間可期。



產業的數位轉型也在加速推進。業者開發的專業管理系統,提供房東房客租約管理、業者物件維護及各項補助申請服務,透過科技提升營運效率與服務品質。



【M觀點】

台灣包租代管產業已從初期的量能擴張,逐步進入品質提升的關鍵階段。面對租屋市場的房源品質參差、居住安全等課題,政府應更積極推動租屋市場資訊透明化,強化對弱勢族群的居住協助,提升租賃市場的自主運作能力。隨著社宅供給持續增加,這個與政策緊密連結的產業正站在轉折點,未來能否在補助逐步退場後持續茁壯,將取決於業者能否建立真正的市場競爭力,為房東與房客創造永續價值。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AI熱潮牽動房市輿情 投資資金轉向股市觀望2025/10/18發佈

在上半年整體房市交易降溫的背景下,市場討論的熱點轉向科技與投資話題。根據最新的「台灣房地產網路聲量」觀察資料顯示,雖然社群與論壇的房地產總聲量下降,但「AI」、「輝達(NVIDIA)」與「半導體」等關鍵字反而竄升。在政策普遍壓抑的討論外,科技題材成為房地產利多火種。


註:排除掉無意義雜訊後挑選出當期詞頻數前20之字詞。上升與下降之標記,僅於詞頻分數及排名指標同步呈現正向或負向變動時方予註記。而星號則用以識別於本期首次進入觀測範疇之新興詞彙。表格/意藍資訊

科技題材發酵 AI與半導體帶動討論熱度



過去房市輿情中,「台積電」與「科學園區」長年穩居高位。今年因輝達總部選址議題掀起熱議,相關AI半導體話題迅速擴散,成為帶動地方房價與市場信心的重要因素。



不過,在熱度高漲的同時,也出現了反向聲量。部分網友質疑,這類科技題材推升區域房價的速度過快,導致實質購買力與價格脫節。輿情意見的分歧,反映出投資心態逐漸趨於保守。


北投士林科技園區。

投資型買方暫時退場 資金轉進股市



隨著央行限貸政策持續實施,投資性購屋的動能明顯減弱。社群討論顯示,不少原本以房地產為理財工具的族群,轉而投向股市或ETF市場。



今年AI與虛擬貨幣等題材的發酵,使股市獲利機會增加,也使部分投資型買方改變資金配置策略及理財工具。業界分析,短期內股市的流動性優勢明顯,但未來仍須觀察當投資者在股市獲利了結後,是否會重新回流房市。



生成式AI影響房產業鏈 從行銷到風險預測



生成式AI的普及,正悄然改變房地產業的運作方式。AI技術能自動學習龐大資料,生成分析報告、建議,以及行銷話術等,對建商與代銷的策略布局產生潛在影響。



過去AI主要應用於銷售工具的輔助,如框選精準的行銷推播客群與創造更好的線上賞屋體驗。如今已延伸至實價登錄分析、都市更新評估與建築工程風險預測等領域。



下半年市場展望:觀望氣氛持續



房市輿情一向是反映市場動向的先行指標。觀察目前網路討論趨勢,下半年房市仍將維持緩降。影響後勢的關鍵包括:政策鬆緊、國內經濟成長力道、價格預期落差與國際金融局勢等。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Q3新案議價率微升 但案場來人持續下探2025/10/18發佈

據591新建案統計,今年第3季六都、新竹總銷金額達4,938億元,季減12%、年減26%,全面呈現量縮;進場個案數351件、戶數2.5萬戶,雙雙較上季及去年同期衰退。價格方面,開價及成交單價分別為60萬、56萬元,較前季收斂。值得一提,本季全台平均議價率走揚,較前季小幅增加至7.2%,惟案場來人持續下探,顯見建商姿態雖有所放軟,但短期內消費者明顯不買單。



數字科技旗下591新建案分析,本季延續上半年低迷走勢,亮點並不多,即便新案房價漲勢趨緩,且又有新青安房貸鬆綁、央行延長換屋期限等利多,仍難擋房市不景氣,現階段除非建商端出的牛肉具有誠意,否則買方幾乎都是「看熱鬧」居多,實際出手仍是少數,預期第四季市場將維持盤整格局,建商推案將更趨保守。



台北市本季僅28案進場、總銷802億元,其中總銷金額較去年衰退5成,隨著供給持續收斂,本次案場來人卻逆勢回溫,相較前季16組一口氣回升至20組左右。新北市總銷金額雖然創下近一年新低,但在龐大剛性買盤支撐下,建商信心依舊堅挺,開價及成交價牢牢鎖定在6、7字頭高點。桃園市本季戶數及總銷雙雙季減3至4成,且買方觀望,案場來人首度跌落個位數至9組,創下有統計以來新低。



台中市動能持續震盪,且平均來人徘徊在個位數低點,本季僅有7組,較去年動輒雙位數的水準明顯有落差。房價方面,南屯、西屯及北屯區等精華區塊,即便買方寥寥可數,但憑藉小宅及地段支撐下,開價仍能衝破8字頭,帶動整體開價及成交價再創新高。



南部方面,台南成為本季最大驚奇,即便個案數未能成長,在重劃區大案挹注下,總銷突破850億創歷史新高,仍較前季和去年同期成長2倍之多,開價和成交價更年漲逾1成,在一片低潮中顯得尤為搶眼。反觀高雄市,去年適逢指標案登場拉高基期,本季個案、戶數及總銷金額年減皆超過4成,供給可說提早入冬。



591表示,即便利多釋放,但在缺乏重大議題鼓舞下,買方依舊不願貿然進場,因此當前市場將繼續呈現「低供給、低成交、低關注」的冷狀態。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六都前三季家戶購屋比 探底2025/10/18發佈

房市買氣冷,六都前三季家戶購屋比全面下滑,其中桃園、高雄創歷年最低,新北市追平近十年最低紀錄,台北、台中、台南皆為近十年次低水準,全台房市受挫程度嚴重。



台北市前三季家戶購屋比僅1.6%,每百戶家庭僅1.6戶購屋,台南、高雄也未達2%,六都中最高的桃園市也僅3.1%,居次的是台中市2.7%,不過與近年同期相較,都有一段不小的落差。



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賴志昶分析,今年受打房與限貸壓力影響,自住族群轉趨保守,購屋比同步下滑,市場觀望氣氛濃厚。



賴志昶表示,雙北房價高漲,首購族購屋壓力極大,即使有新青安政策助攻,市場仍難回到過往熱度;桃園市雖長期受惠軌道經濟與「脫北者」移入,但在房市全盤趨冷下,整體買盤還是受大盤衝擊,創十年來最低;中南部都會區受惠重大建設、科技產業進駐等議題,疫情後房價漲勢兇猛,但房市翻轉態勢明確,投資與置產族群全面退場,導致房市買氣進入修正期。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六都購屋比創下十年來的低點,顯示市場已進入空頭,正式進入休整期;未來隨著高房價、限貸與政策的三重夾殺,至明年初買氣難以回神。惟目前在一片房市低迷時,有較大議價空間,自住型買方可趁盤整期,觀察價格掌握最佳進場時機。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租連25個月年漲幅逾2%2025/10/18發佈

房貸利率走揚,買不起房的需求留在租屋市場或轉進租房市場,推升房租再創新高。據主計總處2025年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房租類指數達109.27,再刷新高,月漲幅0.11%、年漲幅2.14%,累計自2023年8月以來,已連續25個月年漲幅達2%以上,寫下連續20個月房租類指數攀升的新紀錄。



租屋市場另一個熱門話題,即內政部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已通過,將保障租期三年,並限制房租漲幅不得超過當月主計總處公布的房租指數年增率。而依房租類指數年漲幅2%以上成為常態的趨勢下,若依每月租金10,000元推估,未來漲租空間最高將不到200元。



近年住宅租金不斷攀升,主因包括房東持有成本和稅賦不斷提升,物價和工資上漲,市場供給和需求結構使然,租賃市場逐漸透明化,買房貸款利率提升,及房市買氣轉為清淡、部分住房需求留在租屋市場或轉買為租需求增加等。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分析,雖然房市降溫,但住宅租賃需求並未減少,甚至住宅租金已與消費者物價指數走勢、房價走勢,愈來愈脫鉤,主因與房東轉嫁稅賦、升息成本推升有關,在政府推動租金補貼政策以減輕租屋者負擔之際,恐將出現補貼愈多、房租愈貴的循環,短期內租屋市場可能仍高溫難退。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近一年來全台平均購屋總價年漲幅排行榜 基隆:叫我No.12025/10/18發佈

自去年下半年房市新信用管制衝擊市場,全台房市急速降溫,依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揭露,今年第一 季全台買賣契約價格平均總價為 1328 萬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 1349.7 萬元微幅修正 1.6%,而各縣市的房價表現,基隆市則異軍突起,近一年來平均總價從 623.5 萬元攀升至 757.8 萬元,漲幅高達 21.5%,相較之下,漲幅第二的桃園市僅上漲 4.9%。



對此,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當前房市呈現「有撐則穩,過漲則修」的分化格局,具備人口、產業與建設題材支撐的區域,房價得以維持平穩甚至微幅上揚;相反的部分利多提前反映、但實質建設尚未到位的地區,在此波市場修正中則率先回調。



觀察近一年全台平均購屋總價漲幅最多的前五大縣市,北北基桃生活圈中的基隆與桃園,因房價較雙北親民,近年來吸引了不少有預算考量的外溢購屋人口,進而帶動區域房市交易量能的提升。而嘉義、新竹、苗栗等地,則受惠於科技產業題材發酵,在就業人口紅利的支撐下,房市依然保持穩健成長。



對於一枝獨秀的基隆市,中信房屋基隆微笑台北加盟店店長劉展麟表示,基隆核心優勢在於房價基期低,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第一 季。基隆市的房貸負擔率僅 27.11%,是全台房貸負擔最輕的地區。儘管近年房價有所上漲,但基隆仍是北北基桃生活圈中少數能見到每坪成交價還落在 1-2 字頭的區域。



同時,再加上 TPASS 通勤月票上路後,也讓北北基桃生活圈變得更加緊密,因此近年來到基隆買房的雙北外溢人口越來越多,並同步帶動了區域房市交易量能的走揚。另外,目前基隆新案平均行情已站上 4 字頭,部分指標案甚至上看 5 字頭,新建案的上漲也成為推動整體平均房價走揚的重要動能。



劉展麟指出,當前房市面臨的最大挑戰就在於「貸款難」,在此背景下,投資客與置產客大量退場,換屋族也因貸款問題轉向觀望,使得在貸款條件上較具優勢的首購族成為市場主力,基隆房價相對親民,本就是首購族的熱門選擇,因此受市場波動的衝擊相對較輕。



展望未來,房仲業者指出,基隆捷運計畫、基隆市港再生標竿計畫、貨櫃遷移計畫等等,都讓基隆房市前景充滿想像空間,建議有自住需求或打算長期持有的購屋民眾,不妨趁當前市場降溫、屋主心態放軟之際,積極看屋,大膽出價,把握入市良機。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市陷低迷、預售庫存暴增 購屋比為何跌到10年新低?2025/10/18發佈

百戶之中,僅剩一戶在買房。根據住商機構彙整六都民政與地政資料顯示,今年各大都會區前3季家戶購屋比全面探底,北市僅1.6%、新北2.0%、台中2.7%、台南與高雄雙雙跌破2%,桃園雖勉強維持在3.1%,卻也創下統計以來最低紀錄,顯示全台房市已進入10年來最漫長的冰封期。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利率居高不下,加上打炒房與限貸政策三重夾擊,市場觀望氛圍濃厚,房市已正式步入空頭,自住買盤明顯轉趨保守。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也分析,即使新青安等政策利多持續釋出,也難以快速扭轉買氣頹勢。


預售庫存高,未來購屋比恐更嚴峻。

更值得購屋民眾警惕的是,這波低迷恐怕才剛要開始。現階段市場不僅成交量下滑,預售屋銷量這項領先指標也明顯轉弱。由於預售買氣往往決定日後成屋交屋的移轉規模,一旦去化遲滯,未來購屋比勢必受到拖累。



北台灣即是一個警訊,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暨發言人陳炳辰表示,北台灣現階段待售建案數已超過1,400案,重回疫情時期的高檔水位,顯示市場供給壓力正在快速累積。



南台灣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高雄目前有超過1.2萬戶預售屋庫存,至少需要3年才能消化完畢。高雄市代銷公會指出,若再加上即將公開的5,495戶,整體去化期恐拉長至4年半,庫存風險進一步升高。



這些龐大的預售庫存最終都會化為市場的實際供給。一旦陸續完工交屋,若銷售進度不順,市場移轉量將持續受到壓抑,購屋比甚至可能比現在更為慘烈。由於家戶購屋比反映的是已完成產權登記後的實際成交狀況,通常會比市場現況晚一段時間才顯現變化,因此預售市場的庫存壓力常在1至3年後才逐步轉化為成交量下滑,進一步拉長房市的低迷現象。



徐佳馨提醒,自住買方應將市場低迷視為重新調整價格與條件的機會。今年至明年初為止,買氣應難以回神,現階段若能掌握進場時機,在一片房市低迷時,有較大議價空間,自住型買方可趁盤整期,觀察價格掌握最佳進場時機。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市失速列車!預售量能連四跌價格卻飆天價 專家驚曝「恐怖平衡」內幕2025/10/18發佈
房市示意圖

房市失速列車!預售量能連四跌價格卻飆天價 專家驚曝「恐怖平衡」內幕



當預售市場交易量連續四季衰退,房價卻依然堅挺上揚,台灣房市正上演一場違背經濟學原理的詭異戲碼。



【M傳媒 房產中心】永慶房產最新統計顯示,今年第二季全台預售交易量跌破萬件,但平均單價卻逆勢攀升至每坪55.9萬元。這種「量縮價漲」的背離現象,宛如一列失速的列車,正朝著違反市場法則的方向疾駛。究竟是什麼力量在支撐這場房價的「恐怖平衡」?



失真的市場訊號



根據實價登錄資料,2024年第二季全台預售住宅交易量僅9,485件,較上季衰退14%,創下近年新低。然而令人費解的是,成交量萎縮的同時,平均單價卻季增2.8%,達到每坪55.9萬元。



「這就像超市裡商品乏人問津,老闆卻不斷調高標價一樣不合理。」一位不願具名的代銷業者私下透露,「但現在的情況是,建商寧可放慢銷售腳步,也不願意降價求售。」



這種違反傳統供需法則的現象,業內人士解讀為「成本剛性」與「預期心理」的雙重夾擊。土地成本、營建費用居高不下,讓建商沒有降價空間;而買方對未來房價的上漲預期,又支撐了少數成交案的高單價。



資金的地域性流竄



深入分析七都表現,可以發現資金正在進行「蹺蹺板效應」。台北、新北、新竹縣市及台中等精華區出現小幅價格回檔,其中新北市季減3.3%最為明顯。相反地,桃園市卻逆勢大漲9.9%,每坪均價從39.5萬元躍升至43.4萬元。



「這不是全面上漲,而是資金在尋找價值窪地。」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分析,「當雙北價格達到高點,資金自然會流向還有補漲空間的桃園、台中等地。」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桃園本次漲幅主要來自中路重劃區與青埔特區的高價案帶動,顯示資金集中於特定優質區位的現象愈發明顯。



剛需城市的窒息危機



新竹縣市、台南市及高雄市的交易量衰退幅度尤其驚人,較上季均減少三成以上。這個數據背後,隱藏的是更深層的結構性問題。



「新竹科學園區周邊不是沒有需求,是根本沒有房子可買。」一位在新竹尋屋一年的科技工程師無奈表示,「偶爾有新建案推出,單價都從6字頭起跳,完全超出我們的負擔能力。」



賣厝阿明點出關鍵:在整體量能疲弱的環境下,只要少數高價個案成交,就容易推升整體均價。今年中和、新店、中壢等地都有建案創下區域新高價,這種「個案綁架整體」的現象,讓市場均價失去了參考意義。



建商的生存遊戲



面對量縮價漲的詭異局面,建商其實也進退兩難。一位中部建商老闆坦言:「現在是進退兩難,土地成本、營造費用都在漲,降價賣等於做白工,不降價又沒人買單。」



這種困境導致市場出現兩種極端反應:資金雄厚的大型建商選擇「慢慢賣」,等待市場回暖;而資金壓力較大的中小型建商,則透過工變、商變住等手法創造利潤空間。



「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各種『類住宅』產品,就是建商在法規縫隙中求生存的證明。」房地產專家田大全表示。



政策作多的雙面刃



隨著央行態度轉向和緩,加上新青安貸款排除銀行法限制、換屋切結期延長至18個月等利多,市場氛圍正在悄然轉變。



然而,這些政策看似在幫助購屋族,實質上卻成為支撐房價的隱形力量。一位銀行房貸主管直言:「新青安雖然讓年輕人買得起房,但也變相墊高了房價底線,形成惡性循環。」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降息預期、政策作多與股市資金轉向的多重因素下,業界普遍認為房價要出現明顯修正的機率越來越低。這種「跌不下來」的剛性價格,正在成為市場的新常態。



走在桃園青埔特區的街頭,華麗的樣品屋與稀疏的看屋人潮形成強烈對比。接待中心裡,銷售人員低頭滑手機的畫面,成為這個扭曲市場的最佳寫照。一位資深代銷業者感嘆:「現在不是沒有買方,而是買方在等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價格修正。」



M觀點:當前預售市場的量價背離,其實反映了台灣房市正在經歷一場「質變而非量變」的轉型。



與其期待價格大幅修正,不如認清市場的新現實:在成本結構固化、政策底線明確的環境下,房價已經形成新的平衡點。對購屋者而言,務實評估自身需求與負擔能力,在區域分化中尋找適合的標的,才是明智之舉。未來市場將更趨兩極化,這種新常態,恐怕才是台灣房市的真實未來。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第1頁24最後頁
共4459筆/共446頁
聯絡資訊
地址:嘉義市西區建國路21號
電話:052337228
052337228客服電話
網站QR Code
http://www.嘉義縣市房屋.tw-Web-QR-Code
網站資訊
瀏覽人數:151,525
房仲登入:登入
免責聲明:House-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僅提供會員查詢-嘉義買房,嘉義市買房,嘉義縣買房-等房屋資訊參考,並不涉入任何諮詢、交易。 物件(服務)聯絡人公佈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皆與House-Info房屋網站無關,所有商標、文章、名稱等版權,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